2020-09-29 09:45:43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www.huatu.com/ 文章来源:未知
【导读】华图公务员考试网同步未知发布: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试讲稿(5),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考试交流群汇总】 ,青海人事考试信息网更多资讯请关注青海华图微信公众号(htqh0258),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消息。培训咨询电话:15500644339,备考QQ:740818197,微信号:17797259593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本文写了在作者的照料与呵护下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体现了动物与人之间由于信赖而产生的亲近、温馨的情感。
四、细读课文
(一)感受珍珠鸟的形象。
形象(穿插修辞手法)——特点——情感
1、形象:红嘴红脚……蓬松的球儿。(比喻)
2、蓬松的球儿写出了小鸟什么样的身子特点?(又肥又圆)
3、珍珠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可爱)
4、体会作者的情感。(喜爱)
5、朗读。
(二)了解珍珠鸟的变化,体会珍珠鸟和作者建立信赖的过程。
找出变化——体会信赖
1、找出文中珍珠鸟的变化。
起先(在笼子周围) 渐渐地胆子大(离我较远—— 一点点挨近) 完全放心
2、感受信赖的情感。
①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一会……一会……一会……。
A、指导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想象),学生谈体会。
B、创设情境:假如你看到珍珠鸟在屋里飞来飞去,你会做什么。
C、作者的反应:因为作者一直不动声色的观察珍珠鸟,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体会作者的温柔之情、喜爱之情)
D、朗读体会。
②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A、珍珠鸟的一系列动作,“蹦”、“偏”、“瞧”体现了它有一些顽皮淘气。
B、“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这是珍珠鸟在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展开想象,珍珠鸟喝完茶偏过脸会对作者说什么呢?
C、朗读,读出珍珠鸟的可爱有趣。
③“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A、说明珍珠鸟已经完全信赖“我”了。
B、作者“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这是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交流。
C、朗读体会。
(三)体会作者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A、请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B、教师总结:
五、巩固拓展
(一)拓展练笔:
其实美好的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鸟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想想生活中那些信赖创造的美好,用“信赖是……”的句式,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
反馈:指名分享,教师随机将同学的内容打上屏幕。然后同学齐读自己的练笔。
(二)联系生活实际
不仅仅是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信赖。
六、总结全文
总结情感:请学生谈谈学完《珍珠鸟》之后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自主交流,指名分享。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七、布置作业
(一)背诵文中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习作:写一写生活中自己和其他小动物之间发生的事情。
板书设计:
试讲稿 人教版 语文 高中 必修1
《沁园春·长沙》试讲稿
杨眉
师: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有位伟人曾历游湘江,并写下了掀起改天换地新浪潮的宏篇。今天就让我们踏寻伟人的足迹行走湘江,追溯那辉煌岁月中的一盏明灯——《沁园春·长沙》。 首先,我找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生:这首词作于1925年,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面对湘江的一片大自然瑰丽的景色,联想着革命的形式,追忆1911—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词。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形象地指出了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师:好,首先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课文的范读。(播放示范朗读)
师:我们看到,这首词的上阙描写了湘江美丽的秋景,下阙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情怀。我找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上阙,在他朗读时,大家想一想上阙都写了什么?
生: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师:老师想问问你,在这里作者都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生:独立——作者;寒秋——写作时间;橘子洲——地点;湘江北去——环境。
师:我们看“独立寒秋”这句语法采用了倒装,倒装的目的在于强调,那么作者要强调的是哪个词呢?
生:独立。师:“独立”这个词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呢?
生:独立不仅表明一开始作者就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可以让读者想象出诗人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而倒装的目的就是要突出毛泽东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临危不惧的伟人形象。
师:分析的很好,现在进入讨论环节,请大家为第一节想一个小标题,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为第一节起个题目——独立寒秋图。
师:接下来,让我们注意一个“看”字,它一直领起到那一句?
生:万类霜天竞自由。
师:大家可以看到这几句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我们分析时要注意情与景的交融。谁能告诉我,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生: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师:我们来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遍”、“染”写出了什么?突出了山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编辑:yingkai02)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幼教试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