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9 09:45:43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www.huatu.com/ 文章来源:未知
【导读】华图公务员考试网同步未知发布: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试讲稿(10),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考试交流群汇总】 ,青海人事考试信息网更多资讯请关注青海华图微信公众号(htqh0258),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消息。培训咨询电话:15500644339,备考QQ:740818197,微信号:17797259593
师:你脑海中有那些石刻狮子的形象吗?
生:有了,而且非常清晰。
师:这正是说明文中描写的功劳,说明文中的描写重在摹写事物的样子——摹状貌,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更清晰、更准确、更形象的了解。与一般记叙文中的描写有所区别,请同学们体会。
点评:引导学生品味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体验此法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
师:好,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去,作者写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确实同中有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生:这样处理于大同中存小异,使行文富于变化,文章更有魅力。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的内容。请大家参照黑板上的板书思考:写作说明文应该怎样抓特征,怎样写特征?
生: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而写特征一般要精选例子来说明,所选例子一要典型,二要全面。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按照上述方法来操练这种技能。
(出示笔)笔,大家都不陌生吧!你们见过哪些种类的笔?
生: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彩笔、蜡笔、铁笔等等……
师:谁能说说笔的共同点?
生:尽管笔的结构千差万别,不管什么笔,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作用不外两个:一是用来写字;二是用来作图画画。它是写字画图的用具。
师: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笔的用途,按照上述分析,少不了选例子来说明,如果选例子应该选哪些例子?
生:钢笔。
生:毛笔。
师:为什么?
生:钢笔在硬笔中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毛笔不但是软笔中的一绝,而且和古老的书法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说笔自然少不了毛笔。
点评: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参与后续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师:好,我们就来讨论钢笔和钢笔书法有哪些具体特点。从形象方面,从使用方法方面,从书写效果方面着眼,发挥大家的创造性,看谁说得准确生动。
生:只有吸了墨水,才能写出字来。
生:能写小而好看、笔画整齐的字。
生:墨水吞进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吐,早晚随身带,最易作记录。
生:胸中墨万点,下笔成千言。
生:吃人墨水吐出字,钢的笔尖胶的肚。
点评:以上为技能的操练阶段,它是技能内化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色之一。
师:大家说得很形象,很生动,本节课就练习到这里。课外请大家采用同样的方法写写“毛笔”,然后再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说说中国的笔”吧。好,现在下课。
点评:让技能训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发展自己的能力。
试讲稿 人教版 语文 七年级 下册
《安塞腰鼓》试讲稿
杨眉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诗《黄河颂》吗?今天我们朗诵其中一节,请看(出示幻灯),应该记得我们学这首诗的时候进行了分角色朗诵,男生领诵是谁呀?
师:好,就是你,请起。
师生(分角色齐诵):
男领: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男合: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女合: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男合: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女合: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师:由此,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同样,在这古老的黄河流域,在这黄土高原,还有一种土生土长的、体现了生命与力量的独特的文艺方式,那就是——安塞腰鼓!(多媒体投影:课题“安塞腰鼓” )
师:我们先来欣赏几张画片,来感受一下安塞腰鼓表演时的情景。(出示四张图片)早读,我们已经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翻开课文,请问同学们读后感受如何?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很激情,有强烈的节奏感,让我身临其境。
师:很激情、有节奏感、身临其境,回答得真准确,还有没有呢?
生2: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的排比、反复,让我似乎感受到了“隆隆隆隆”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隆隆隆隆的声音”,她的描述真是非常成功。有谁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疑问吗?
生3:“好一个安塞腰鼓”你觉得重复吗?
师:是不是啰嗦,我们说文字尽量精简不要罗嗦,在这篇文章里重复了几次?
生4:三次。
师:是不是啰嗦?
生5:不是,因为这里是用了反复,它使语言有了不一般的韵律,形成了一种回环的气势,所以可以很亲切的表现安塞腰鼓的节奏感。
师:回环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节奏感。回答得很好,还有没有人补充?
生6:我觉得还起到了直接赞美的作用,
师:你觉得反复的出现,充分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生7:我觉得这三个反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
师:画龙点睛。刚才你提的这个问题,这几位同学给你回答得非常好。下面,我们继续问。
生8:文中提到“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是打不得安塞腰鼓”,为什么在哪儿就打不得腰鼓呢?”。
师:问得很好,这里写安塞腰鼓,干嘛要扯到多水的江南呢?是不是离题了?
生9:这里实写江南多水,没有空地打鼓。
师:是吗?是不是实写?多水就没有地方打鼓?我们的礼堂里一样可以打鼓呀?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看“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
生10:经不起表演。
师:难道说江南的土地都是玻璃的吗?
生11:江南的水更多表现的是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的元素是粗犷,是生命力量的对比。
师:这种理解真是很完美。我就不说了,她说得比我说得好。还有没有疑问?
(编辑:yingkai02)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信客服
下一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幼教试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