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1 09:36:05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教综模拟题14,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考试交流群汇总】 ,青海人事考试信息网更多资讯请关注青海华图微信公众号(htqh0258),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消息。培训咨询电话:15500644339,备考QQ:740818197,微信号:1779725959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20世纪初期,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颁布了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现代学制。该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人们把输入的刺激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有关的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这一过程被称为( )。
A.模式识别 B.概念学习
C.分析比较 D.规则学习
3.我国新世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为现代教育制度重建提供了政策和资源保障,对于创新现代教育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下列关于义务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B.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C.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D.鼓励条件发达地区试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改革试点
4.教师的职业角色决定教师应具备一系列的特定特征,下列不属于教师的认知特征的是( )。
A.教师的智力 B.教师的学科知识
C.教师的学术准备 D.教师的兴趣爱好
5.中小学各个学科中的部分知识,如数学、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命题和原理,化学中的分子式、化学反应方程式,体育中的动作要领,历史中的事件等知识,都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这类知识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认知性知识
6.焦虑对学习的影响,与焦虑的水平有关。有一种焦虑可能会从三个方面威胁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是导致注意力分散,影响对学习信息的掌握;二是影响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三是妨碍考试策略的运用,无法回答已经掌握的内容。以上所表述的焦虑是( )。
A.无焦虑 B.焦虑过低
C.焦虑适中 D.焦虑过度
7.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被称为( )。
A.物质性隐性课程 B.制度性隐性课程
C.心理性隐性课程 D.观念性隐性课程
8.王老师在教同学们记戊(wu)、戌(xu)、戍(shu)、戎(rong)这四个字时,将字形与读音结合起来记忆,即教给学生用“悟空横须,一点戍边,十字为戎”来记忆。这种记忆策略为( )。
A.比较法 B.谐音法
C.概括法 D.符号转换法
9.师生之间的现实关系是不断变化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本质上是( )。
A.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的的社会关系 B.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
C.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 D.以平等人格和情感交流为基础的朋友关系
10.儿童不再视准则为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把它们看成同伴间的一种共同约定。准则已经具有了一种保证相互行动和相互给予的可逆特征。这属于儿童品德发展的(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癸卯学制。“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题干描述的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故本题选B。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模式识别。辨别学习是指有机体个体学会对特定的刺激作出特定的反应或对表面相似而实质不同的刺激作出识别反应。辨别能力的习得过程可以用模式识别解释。模式识别是指人脑把输入刺激(模式)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模式识别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感性阶段的识别是刺激模式的外部识别;在理性阶段的识别是概念的运用。故本题选A。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义务教育部分规定:“(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D项不属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义务教育的描述。故本题选D。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认知特征。教师的认知特征包括其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学科内容知识、教育教学、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等。教师的兴趣爱好不属于教师的认知特征。故本题选D。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关于“是什么”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关于“怎么做”的知识,表现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的具体操作。故本题选A。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焦虑过度。焦虑过度从三个方面威胁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是导致注意力分散,影响对学习信息的掌握;二是影响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三是妨碍考试策略的运用,无法回答已经掌握的内容。题干描述的是焦虑过度的表现。故本题选D。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念性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包括(1)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2)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3)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4)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学风、校风,有关领导和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题干描述属于观念性隐性课程。故本题选D。
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法。精加工策略又叫精制策略,精制策略的方法主要包括谐音法、表象法、比较法、概括法、图示法和符号转换法。其中比较法是通过对易于混淆的材料进行比较,或将材料内容与自己的知识或生活经验进行比较,以便帮助理解与记忆的一种方法。概括法是将材料所述的内容加以概括,浓缩成精炼的词或句,以便于对材料的理解和记忆。题干中王老师在教同学们记戊(wu)、戌(xu)、戍(shu)、戎(rong)这四个字时,在比较的基础上将字形与读音结合起来精制,变成了“悟空横须,一点戍边,十字为戎”,符合比较法。故本题选A。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的构成。师生关系的构成包括(1)以实现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工作关系或教育关系。(3)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关系。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本质上是教育工作关系,同时伴随着人际关系、心理关系。B选项符合题干描述。故本题选B。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皮亚杰利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品德发展,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8岁)、可逆阶段(8—10岁)、公正阶段(11—12岁)。可逆阶段的儿童不再认为成人的命令是该绝对服从的、道德规则是固定不变的。他们认为,道德行为准则只不过是同伴之间共同约定的、来保障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产物。因此,规则已经具有了一种保证互相行动和相互给予的可逆特征,规则面前、同伴之间是一种可逆关系,我要你遵守,我也得遵守。题干描述符合可逆阶段。故本题选C。
(编辑:yingkai02)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信客服